close
 
台股衝關不可忽視的「主力」部隊


█撰文/林哲良、張弘昌



看好總統大選前的「作多」行情,台股在「碎步前進」的緩漲格局下,直取今年高點,不少個股像營建、中概,漲勢更是以「倍」計算。許多市場人士指出,老主力重出江湖,以及新主力的誕生,是明年台股攻克萬點不可忽視的兩股資金勢力。

一位經歷過台股三次萬點行情的市場老手表示,這一次的台股行情不容小覷,除了不少「銷聲匿跡」的主力、中實戶,將資金從海外「班師回朝」外,市場上還出現不少新面孔,在各類股間「點火」、遊走,而這些新主力,將是影響現在和未來許多個股盛衰的重大關鍵。

熟悉過去主力生態的人都知道,K線圖在台股只能當作參考,因為這些紅棒、黑棒,「都是主力畫出來的」。只要掌握開盤價、收盤價、高點、低點,要做出一支漂亮的K線,並不困難;而如果要做出趨勢,影響移動平均線走向,更只要在每日尾盤「動手腳」,將收盤價釘住在某一價位,多空變化就盡握在主力手中。

定好了「價」,成交量也是不可忽視的重點,所謂「價量配合」,股價才能走得穩健長久。成交量是代表一支個股人氣是否鼎沸的重要指標,過去主力都習慣和公司派講好,透過盤中轉帳方式,創造交易活絡的假象,並配合股友社炒作,吸引散戶追逐。以現在的眼光來看,這些老主力缺少專業,也不需要專業,只要靠籌碼計算、消息面掌握和技術畫線,就足以演完一齣漂亮的「激情戲」。

█操作手法進化 開始講求基本面、放長線

然而,隨著台股市場開放,講求基本面的外資挾著大量資金登台,同時,投信和券商等法人也效法外資,深耕個股研究,使得不少過去呼風喚雨的主力,路愈走愈窄。他們發現,如果只靠吹捧和編織故事,許多沒有實際獲利的公司竟然像扶不起的阿斗,「怎麼上,就怎麼下」,在幾次戰役之後,紛紛淡出市場。雷伯龍、翁大銘、榮安邱、阿不拉「股市四大天王」,不是成為盛極一時的懷念名詞,就是改變操作手法。

想要在市場生存,就要與時俱進,否則就要懂得持盈保泰,如今能活躍在台灣股票市場的主力,大概都是奉行這兩條準則。這些「進化後」的主力,不但「生冷不忌」,而且早已不時興「養、套、殺」這種炒作股票的方式,有些還懂得學學巴菲特,做起「長期投資」。

據了解,籌碼穩定的中低價股票,是主力近期的「最愛」,之前,曾經有一名主力花了一年的時間,只買進六、七百張的和旺,耐心耕耘等待攻擊時刻。而近期許多上市櫃公司辦理私募,不少主力都有參與,打算進行長期抗戰,這些資金雄厚的市場人士,都開始將眼光放在長遠利益,而不再是純短線炒作。

在金主圈頗負盛名的賈文中,是投資人耳熟能詳的老一輩的主力,被朋友暱稱為「老賈」的他,雖年近六十三歲,不過對於投資標的的選擇卻不局限於既有的觀念。今年上半年,賈文中有鑑於TFT-LCD面板廠商廣輝股價淨值比偏低,曾買進廣輝,後來適逢廣輝與友達合併,股價大漲,賈文中因此有所斬獲。

其實,「進化後」的主力通常會打好產業基本功,詳讀各種產業訊息及公司資料。一名曾經在宏盛、松普留下顯赫戰績的主力,近幾年積極轉戰許多中小型電子公司,營建出身的他,平時是靠著熟讀上市櫃公司的公開說明書,來累積對產業及公司的相關知識。有趣的是,為了方便隨時閱讀,該名主力還將公開說明書拆開成幾部分,然後將其中一部分放在公事包中隨時閱讀。

事實上,花心思在做產業研究的主力,有些還扮演起創投的角色,當物色好體質良好的未上市公司,取得經營主導權之後,接下來便跟一些營運狀況較差的上市櫃公司進行談判,將前者併入後者之內,藉由改善基本面狀況,與公司派共創雙贏。

「進化後」的主力較懂得拿捏與媒體之間的分寸,手法高明的主力會將自己包裝成投資公司,私底下或藉由參加法人所舉辦的活動,認識媒體、國內外法人及公司,混熟之後,分享一些公司及產業的訊息,有時候當交情好到某個程度,主力往往會提早一步拿到外資的研究報告。據了解,因茂迪等高價股狂飆而聲名大譟的張大軍,便具有這樣的能耐。

和老主力最大的不同是,當看好某檔標的之時,這些主力便默默地買進進行長期投資,期間不但不會主動要求媒體友人配合報導,若持續看好該公司長線前景,即使股價上漲一倍之後,部分媒體發布利多,主力還是死抱股票。

█資金實力雄厚 公司派也得敬畏三分

主力的資金實力究竟有多雄厚,一直是許多投資人茶餘飯後討論的焦點,無論他們的身價是幾十億元或近百億元,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,就是連公司派都不敢輕忽他們的實力。

據了解,林保田、張大軍、賈文中、石重磊等擁有幾十億元身價的主力之中的某一人,前一陣子曾經大舉買進三陽工業的股票,由於買進數量相當龐大,足以影響董監席次,曾讓三陽黃家大為緊張,一度託人向該名主力詢問其用意,由此可見主力的資金實力。

今年以來漲勢凶猛的營建股,也發生不少主力聯合拉抬股價,不但將公司派倒出的籌碼吸光,還一路「漲到天上去」,逼得公司派不得不設法回補持股。像一家以捷運共構和都市更新計畫為營運內容的建設公司,公司派在股價不到三十元就幾乎賣光股票,結果股價看回不回,又不甘心高價買回,最後只好選擇發行可轉債,由自己人認購,以確保經營權不會喪失。

此外,營建股中也曾發生不同主力,卻不約而同地先後看中同一個標的,接力演出,像近年體質脫胎換骨的國揚,就曾有一位主力獲利賣出後,另一位主力接著買進,讓行情居高不墜。不過主力也不是萬能的,有時也會過度膨脹自己實力,例如前一陣子一度攻勢猛烈的DRAM股,由於後繼無力,據悉就有主力深陷其中,進退不得。

主力與主力之間常會聯手投資股票,有些主力還彼此惺惺相惜,進場之前,總不忘知會對方一聲,甚至還幫忙跟公司派要籌碼。但主力之間有時也會彼此設計,日前就發生部分主力會趁著與同業聚會時,假裝接到行動電話,並在電話中無意地釋放出將與朋友一起炒作某檔股票的訊息,引誘同業上鉤,然後再乘機倒貨給同業。在主力間就曾經有人做出這樣惡劣的行為,而差點爆發流血衝突。

█虛擬組織興起 專業散戶上網集結勢力

除了搖身一變成為重視基本面和長期投資的主力,目前台股還可以看到另一種「虛擬組織」,這個組織遍及各大行業,有券商、投信、媒體和各公司高階主管,年紀平均約四十歲上下,這些人雖然日常生活都有各自的工作要進行,但在投資方面都會互通訊息,交換彼此專業意見,並約定好買進時機,一同共襄盛舉。

拜網路科技之便,這個類似股友社的虛擬組織,作風上十分有默契,往往一檔股票獲得認同,就會風起雲湧,連拉好幾根停板,甚至成為媒體爭相報導的飆股。有時為了確保公司是不是真的沒有反映真實價值,這個組織還會分工合作,進行調查,然後再Double Check(再確認),因此不須像券商一樣養太多的研究員,就能充分掌握公司前景。

和知名主力相同,這個組織內的成員不乏身價數十億元者,他們之所以停留在職場上,主要是希望能有一份「正當職業」。根據側面了解,這些虛擬組織成員不喜歡外界稱呼他們為主力,也不希望被冠上「聯合炒作」的負面印象,而是希望被 以「專業投資人」看待,他們認為自己和散戶沒有兩樣,只是資金雄厚、「買得多」,基本訓練、市場敏感度較一般人高。

此外,儘管買進的時機可能相近,但賣出的時點則是各自判斷,有些人賺個一、二成就會想要獲利了結,也有人選擇長抱波段,因此「合作」後究竟會有多少利潤落袋,完全看個人對盤勢的觀察功力。

老主力復出、新主力誕生,投資人要如何跟著主力一起賺錢?一名市場主力指出,「人是感情的動物」,總會習慣性地去找自己熟悉的東西。老一輩的主力在這一波台股上漲過程中,炒作的主要標的還是集中在資產、營建、觀光及DRAM等曾經有過輝煌歷史的族群,投資人可以擇優進場。至於選股邏輯,則以低本益比、低股價淨值比,以及技術面偏多的個股為主。(本文選錄自《今周刊》519期)

█全球發行量第一的財經專業平面媒體《美國商業周刊》(BusinessWeek)獨家授權《今周刊》摘譯當期重要內容。

█ 剛辭去民進黨不分區立委的林濁水先生,在本刊力邀下,自本週起特闢<林濁水專欄>,與讀者分享他對國內外政經局勢的觀點與意見。

█《今周刊》519期更多精采文章: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eo Ch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   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

    發表留言